动物世界

《厌女》by上野千鹤子:不只是给日本的女性,更是给全世界的女性。

“若论日本女性学,当然不能只谈上野,但肯定不能不谈上野。”【注1】
上野千鹤子在女性学文坛上活跃超过三十年,著述达33部,合著达三十余部,其余不计。其丰富的经验浓缩在本书中,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明了日本的厌女倾向,以及列举了大量关于社会上厌女的实例和相关论证。全文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:男性的厌女以及女性的厌女。
在男性的厌女症方面,作者总结出男人厌女的基础是在于“对女性的藐视”。他们并非不爱女人,而是仅仅把女性当作泄欲道具,甚至会对片段的女性符号发情(如迷你短裙,高跟鞋,脚踝,胸部)。根据塞吉维克的“男性同性社会性理论”,男性不是被女人选上而成为男人(但女人却是因为被男人选上才成为女人),男人是在男人集团中被承认为正式成员后才成为男人的,女性不过是加入其中的资格条件或成为成员之后的事后奖励【注2】。类似的社会结构,我们可以从早稻田大学的俱乐部轮奸案可得知,当时的学长会对新生说出“让你尝尝好滋味”“下一个到你了”,足可见他们不以占有女生为主要目的,而是寻求男性集团的认同感。    而女性的厌女,则是来自于”自我厌恶”。另外还有两种较特殊的情况,便是女性将除自己以外,所有的女性他者化,来以此显示出“我与其他一般女人不同,她们啰嗦又娇气,但我不一样。”这两种情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女强人和丑女。丑女因未被(男人)选上而被逐出女人的范畴,于是更可以义愤填膺地批评其他女性和男性。其实丑是一种主观判断,但最重要的是当事者觉得自己从男人的视线中退出/被退出,这种自我感觉才是最重要的【注3】而女强人也面临着相似情况。
当代的厌女
  随着时代的变迁,越来越多的(日本)父母出现生女孩子比生男孩子更好的想法。这是代表女性社会的提升吗?显然不是。养女儿不过是因为养男孩需负担更重,且父母希望女儿照顾超过儿媳。这些因素导致孩子从”生产资源“变为”消费资源”,所以选择生女儿也变得不足为奇。    除此之外,在“平等法”实行的今天,女人的成功逐渐被两种价值观割裂,她们要获得个人上以及事业上的成功,而在事业成功上又不可高于丈夫(因为这变相地挑战了男性的社会地位)。可以说,如今的女性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苦恼。

总而言之,这是部既适合,也不适合女性主义初学者的书。
上野虽在此书了讲解了有关厌女的形成理论和基础,但这都是基于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。而其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以拉康,塞吉维克,博柯的《性史》为主,甚至以针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改进。关于博柯方面的结构主义哲学我不甚了解,但以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主的精神分析学显然缺乏坚固的科学基础【注4】。例如上述提到的对片段符号发情,我至今听过多种解释,而上野的理论属于无生物宿命论因素【注5】,某种程度上难以说服我。
  此外,也许受弗洛伊德影响,我不难看出上野也是个“性泛论者”。书中多次以性的权力,性行为,性关系,甚至多次谈论娼妓。而一些理论至今存有争议。  当然,这本书的可取之处也相当多,其中作者的见多识广以及辛辣幽默的文笔,让读者更能与作者的经历感同身受。上野毫不避讳地大谈文人作品中的厌女倾向(如吉行,永井),甚至对一些社会现象做出精辟的见解,足以让人隔着书感受到她的个人魅力。
  对于想要了解女性学的人,阅读这本书未尝不是个选择。但我仍希望你对精神分析学,结构学有着最基本的认识,或者拥有明确的个人想法和理论,才以批判和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此书。理所当然的,阅读是不能带上偏见和思想包袱,但同时也不能缺乏你对事物的客观看法以及理解。吸收新的知识,对自己过往的想法以及行为做出审视和改进才是最智慧的学习方式。随着文化和时间的影响,女性学也在进步与改善,我衷心希望知识能够让女性和自己达到自我和解,并勇于和社会上的厌女倾向进行斗争。


注1:《厌女》-译者后注注2:《厌女》-pg22注3:《厌女》pg199注4:维基百科-对拉康的评价注5:《厌女》-pg17

评论

热度(18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